close

好吧

其實這篇算是個番外篇

但嚴格來說也跟科技項目有關

而且在智慧時代裡,這個問題也頗受到關注

所以,我們就來聊聊前陣子討論到很熱鬧的數位身分證吧

---

簡單來說,為了配合數位時代與智慧生活的來臨

我們的政府想要將現有的紙本身分證升級成數位身分證

採內置晶片並能減少卡片上所書寫的文字項目

同時也能視需求將健保卡、駕照、自然人憑證等資訊或功能放入

除了一卡統合外,未來也能在網路上辦理各項政府業務

關於這件事,我 100% 贊同與支持

BUT,但人生最討厭的就是這個 BUT

一系列隨之而來的問題,加上政府的回應顯然不足

所以讓人憂心並要求完備後再上路

我先提一件事,有人認為 eID 推行後政府可以隨意使用個人資料

甚至會有外洩的風險,造成隱私重大問題

首先,現行的制度,我們的資料本來就在各式各樣的機關裡

並沒有因為 eID 而新增,簡單來說,存在健保卡裡的資料依舊存在

不會因為 eID 推行而消失,當然,也沒有「額外」洩漏的問題

不然你可以質疑為什麼要推行健保卡阿,上面也有晶片不是嗎

至於個人資料外洩的問題,對於個人資料的使用習慣才是最重要的吧

早些年台灣詐騙盛行,固然是因為法規沒有嚴格規範導致罪刑較輕

但自己對於個人資訊的保護或自主洩露才是關鍵

喜歡在網路世界講述個人的相關資料,甚至誤入釣魚網站或不安全的網域

近年來個人資料保護的法規完善,刑罰加重,減少了很多詐騙類的來電

( 雖然還是有很多人不太在意

就此觀點來看,使用 eID 造成個人資料外洩的因果關係,就我認為沒有比以往的風險高

好,我回應完了XD ( 不認同的部分

當然,另外批評與建議的聲音,我就蠻肯定的

主要有二:立專法與 MIT

考量 eID 的重要性與特殊性,立專法是必要的,才能有比較完善的規範

當然也要有罰則,既然涉及罰則,那麼罪刑法定囉

而一開始關於印製數位身分證吵得沸沸揚揚

的確在這個資訊戰的時代下,對於侵略國家的野心與資訊滲透是需要注意的

( 雖然好像敵人分支就在國內,但形式上還是得防

晶片委由護國神山台積電代工,並由財政部的中央印製廠印製,全程 MIT

這個應該是沒有問題,但相關的印製設置,未來的讀取裝置,連線的機房與線路等等

相關設備的規範依舊要完善呀,不然百密一疏就可惜了

而行政院也正式拍板,待專法完成後,取得社會共識才會推行 eID

這個議題短期之內大概就這樣了吧,但還是期待新世代早日來臨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eID 數位身分證 個人資料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enrik 的頭像
    Henrik

    我用生活寫日記

    Henri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