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蠻難得的
10/15 Google Pixel 5 台灣上市
我 10/22 就拿到手機了,那就來個微開箱一周目吧
但講手機之前,我想從頭開始說,嗯,就是運送
身為在台灣官網買過 Pixel 3 XL、Pixel 4、Stand、ChromeCast 跟 USB 線的人來說
( 對,Google 台灣官網從 Pixel 3 開始才在台灣正式開賣
( 至於原因,我覺得其實跟 Surface 系列很像
這次的運送讓我很有感
因為以前 Google 台灣官網的產品,是由 DHL 運送
雖然寄送的地址是 Google 亞太 ( 新加坡
但倉庫是在香港,所以都是從香港過來台灣的
透過 DHL 的運送,它的運送時效實在很謎
( 官網都會寫送達日是兩天,DHL 一定是在第二天才會到我手上
( 就算查運送進度已經到轉運中心了
台灣開賣 Pixel 後,因為跟台灣大哥大合作落地代理
這次的 Pixel 5 一樣從香港飛過來,但落地後由黑貓宅急便接手惹
於是乎,我第一時間就能拿到手機 ( 兩者雖然只差一天,但奇檬子有差
好的,讓我們回到手機本身
今年谷哥連發三支手機,而且幾乎長的一模一樣
分別是CP值很高的 4a 以及兩支支援 5G 的手機 4a (5G) 跟 5
我主要要講的是 Pixel 5
根據網路上熱熱鬧鬧第一批拿到貨的人們所回報的狀況
這支感覺災情有點慘烈 ( 火腿腸 484 該負責一下
( 雖然谷哥買走了 HTC 的研發團隊,但沒有買工廠ㄅ
嗯,這系列手機滿滿的 HTC 設計風格
採用 100% 回收的鋁合金一體製成背蓋 ( 包括側邊
把零件塞進去後,最後蓋上螢幕,空隙用膠接合 ( IP68 防水防塵
嗯,這樣的設計會有一個小狀況,就是螢幕與背蓋有接合處
弄個不好,空隙就會很大,據網友表示,可以插一張紙進去呢
另一個來自塗裝技術,這次的特殊色是灰綠 ( Sorta Sage
既然是一層一層塗上去的,就有可能造成不均勻的狀況 ( 但這個好像比較少見
( 因為金屬塗裝技術其實 HTC 蠻熟悉的,在大金屬時代,它們很常這樣做
不過我拿到的這支,沒有這樣嚴重的狀況 ( 我學長的 P5 也沒
( 估計也是少數的個案吧 ( 但美國谷哥已經啟動調查了
嗯,我要講一個好像都被大家忽略的點
Pixel 5 是支援無線充電跟反向充電的 ( 谷哥叫它電力分享功能
嗯,很正常呀 ?!!
背蓋是金屬呀,各位,以前金屬機是無法做無線充電的 ( 會被干擾
( 所以早些年配備無線充電的手機都是玻璃或塑膠背蓋
( 蘋果是玻璃背蓋
這次另一個被大家吐槽的點是旗艦手機耶,竟然只有配備高通 S765G 的 CPU
搞到谷哥官方出來回應說,為了讓大家都能在合理價位使用 Pixel 手機
所以沒採用很昂貴的當代旗艦 CPU - S865
這個我覺得真的很見仁見智,到底誰規定旗艦手機不能搭載 S765G 晶片
( 然後如果真的搭載了,就會在那邊靠腰太貴 ( 這個我已經在臉書上譙過一次了
總之,使用者覺得夠用就好
而且我以前就寫過文章,Google 不強調硬體阿
至於其他的技術規格,可以到官網去看,我就不多提了
使用上最有感的差異大概就是電量了吧
P5 的電量幾乎是 P4 的 1.5 倍
看影片、開藍芽聽音樂、滑臉書 IG,15小時後,還有 30% 左右的電量
嗯,真的超有感 ( P4 的電量真滴小
還有不知道是不是我裸機使用中
P5 的震動超明顯,比起 P4 幾乎沒有感覺到的震動
講到了 Pixel 手機,怎麼能不提到拍照呢
雖然 P5 沒有專門處理影像的晶片 ( Pixel Neural core
但在影像處理上,我沒有感覺到特別的久或不順,不得不說谷哥的軟體調教真的厲害
成像上依舊漂亮 ( 不過這個要讓拍照專業的人來評,我就不多說了哈哈
另外,P5 加回了指紋辨識,相對的移除了臉部辨識
對我來說,兩種的使用我都可以,沒有特別偏好哪種,不過要重新習慣就是了 XD
因為我很多登入都有用手機兩階段驗證,P4 我只要眼睛一瞄就解鎖了,但 P5 我要拿起手機
( 嗯,使用上的習慣調整拉,倒不構成太嚴重的問題哈哈
還有呀,谷哥是有原生的備份功能,連應用程式都可以直接備份
很多軟體移到新手機上竟然還不用重新登入 ( 為安全性感到擔憂哈哈哈哈
BUT,我的簡訊明明都有備份完,卻沒有轉入新手機,為這個備份功能劃上汙點
( 雖然簡訊也沒有特別重要的東西啦
以上這是使用一周目的心得,我相當滿意 RRRRR
全螢幕真的很舒服,喔對,還有音量,外放音量我覺得沒問題
( 螢幕下的共振聽筒技術也很酷,但聽對方的聲音會有點小聲
而且價位真的很親民 ( 對我來說又是以機換機的
所以 P5 應該不會再轉賣了,它退役後會轉為我的備用機~~
最後來講個 5G 好了
台灣的版本 GTT9Q 支援 Sub-6 的 5G 上網,不支援 mmWave 毫米波
理論上毫米波才是真正劃時代的新技術,Sub-6 像是 4G 跟 5G 的過渡
台灣目前五大電信採 Sub-6 頻段,在 4G 基地台上升級 5G 模組
對,因應手機更新,我的手機資費方案也升到了 5G ( 中華無痛升級方案,原合約直升
一般使用上,其實對終端消費者來說,是感受不到 4G 跟 5G 的差異的
( 畢竟一般使用的應用程式流量皆不大
( 透過 Speed Test 才能看到數字,而且 5G 也蠻容易受到地形地物影響的
手機介面上,只要在 5G 涵蓋範圍內,手機就會顯示 5G
( 不管 5G 流量是不是已經用完
( 我大新竹,大多是 5G 範圍,或是 LTE +
目前的資費方案,5G 有 60 GB 的月流量,用完後會降速為高速 4G
( 這個高速 4G 理論上也比之前的 4G 吃到飽還要快
---
後記,原本要裸機使用的
但好像會不小心弄髒它 ( 我倒不怕摔,因為我不常手滑
還是買個殼來備用好了哈哈
不過如果手感太差,我還是會裸機使用的哈哈
裸機手感真的很好,我也是裸機使用派的
螢幕跟後鏡頭有貼玻璃滿版保護貼,玻璃滿版保貼沒有黑邊就是舒服
而且比起塑膠貼,玻璃的滑動感接近原生螢幕,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