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不確定所謂的行動支付有沒有明確的定義

對我來說,一卡通、悠遊卡、iCash 等等可以小額消費的卡片,應該也能算

( 更別說還有星巴克的隨行卡、MOS 的摩斯卡、最近切進市場的麥當勞點點卡

( 我傾向定義為非使用現金交易的都算

( 不過也有所謂間接現金交易的東東,算了先不討論XD

不過本篇文章鎖定在使用手機載具,透過手機完成支付的行動支付

台灣本土的會提到2家,國際公司會提到3+1家,分別為

群信行動數位科技、臺灣行動支付、Android pay、Samsung pay、Apple pay 跟 LINE pay

※ 群信 ( ADTC ) 由台灣五大電信商 ( 中華、台哥大、遠傳、亞太、台灣之星 )

跟悠遊卡公司共同出資成立

嗯,所以這公司跟使用系統基本上利基於電信業者,算是台灣最早開通的行動支付

BUT,這個很麻煩,除了要向電信商更換 SIM 卡

( SWP-SIM 是一項具有安全加密技術的 SIM 卡 )

透過加密的 SIM 卡以及 TSM 平台 ( 信託服務管理平台 )

( 嘛,其實行動支付的基礎正是 TSM 平台的建置

最後終端裝置使用 NFC 技術進行感應,手機 APP 則加密驗證

初期也沒有銀行願意配合,原因呢,待會會說到

而且在初期這樣的技術門檻頗高,又要電信商支援 ( 還要更換 SIM 卡 )

手機系統要夠新,手機也要有 NFC

所以一開始只有悠遊卡跟一卡通可以合作

( 而這也須等到這兩家公司的票卡可以小額消費以後才比較方便

BUT,它就只是一張全新的卡片

也就是說要拋掉原本已經用習慣的卡片,接受全新的 ( 虛擬 ) 卡片

它亦不具備自動加值功能 ( 非信用卡 )

所以初期上路時,評價普遍不高,接受度亦不高,曝光度更是低

就個人的經驗而言,我就是一開通就衝去辦的人,然後電信業者一問三不知 ( 嘛,不意外

( 初期為了鼓勵大家使用,全新的卡片免辦卡費,連綁定費都免 )

測試過捷運與公車後,是沒有遇過感應不良

而且使用在交通運輸上,只要 APP 設定後過,維持 NFC 打開

使用時不用特別再開 APP 驗證,還算方便使用

台灣第一家開通行動支付的公司就這樣開始了

目前除了悠遊卡及一卡通,玉山、國泰、遠東銀行各有一張卡支援

隔年,台灣本土第二家的臺灣行動支付公司成立

※ 臺灣行動支付公司 ( TWMP ) 由國內清算組織 ( 財金公司、聯合信用卡中心、票據交換 )

與國內32家金融機構、悠遊卡公司共同成立

簡單來說,有別於群信以電信商為主體,臺灣行動支付就是以銀行及金流系統為主體的一間公司

也就是說,金融機構自己都跳出來組公司了,所以資源就在這,當然不會特別去推動群信囉

TWMP 基於 TSM 平台系統建置 PSP-TSM 平台以及 Google 開發的 HCE 解決方案

並透過 OTA 方式將各式票證下載到手機上,然後亦是透過 NFC 感應完全交易

( Over The Air 簡稱 OTA,特別說是因為這詞蠻常見的,而且是很方便的一種科技解決方式

( 透過網路手機系統商、電信商可以將各種資料推送到每個人的手機上,常見在手機系統的更新

( 跟政府機關的 PWS 災害預警系統的概念差不多,但運作方式不太一樣 )

( 題外話,《金牌特務》( Kingsman: The Secret Service ) 中的大反派也是透過這方式企圖統治世界

最重要的差別關鍵就是 HCE 解決方案,不需要重新辦理新卡 ( 前提是金融機構有建構 HCE

就開啟了近代 (?) 行動支付的運作方式,並奠定後來台灣行動支付環境的基礎

不過初期依舊面臨許多問題,例如手機 APP 超難用,初期配合的銀行卡不多

比較麻煩的是,台灣對行動支付的不熟悉與不信任

「安全」是對於行動支付最大的疑慮

大多數的台灣人依舊喜歡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金交易

雖然相關爭議也可以討論,風險管控與承擔、可接受損失程度等等,不過不是本文的重點

基本上,不論如何多安全的使用,只要使用信用卡就有一定有比現金交易還大的風險

目前包括臺灣銀行、土地銀行、合作金庫在內共17家銀行支援

※ Android pay、Samsung pay、Apple pay 跟 LINE pay

最後,最近超火紅的國際支付大軍大舉進攻台灣市場,2017年堪稱行動支付元年阿 ( ㄏㄏ

不論哪家哪個系統基本上都是運用 PSP-TSM 平台及 HCE 解決方案並搭配手機 NFC 使用

國際行動支付大多綁手機系統

Android pay 適用所有 Android 系統的手機,Apple pay 適用所有 iOS 系統的手機

Samsung pay 則適用 Samsung 家的手機,而 LINE pay 則是跨平台的行動支付系統

( Samsung pay 有一個 MST 技術,在傳統只能刷磁條的信用卡機也可以使用

而且基本上不用重新辦一張新的信用卡

( LINE pay 卡除外,不過LINE pay 支援合作銀行的一般卡

也因為 Apple pay 高速的綁卡率,瞬間為台灣的行動支付注入全新的生命

( 有研究指出,使用 iPhone手機的人比較願意嘗試及接受新的事物

( 現行的刷卡機,在之前各大發卡集團強力推銷感應式的信用卡之下,所以大多都已經接受感應消費

( LINE pay 的運作機制,亦是透過手機完成付款交易,但實務面是透過刷手機上條碼的方式完成交易

Android pay 受限於各銀行與 Samsung pay 的先期閉鎖期,日後才會有多家銀行支援

現行只有中信、一銀、新光 ( 安泰及華南即將上線 )

簡單整理如下表

展望未來,台灣的行動支付是可以期待

不過還有一些問題待解決

首先,最基本的環境建構,除了既有可以刷卡的店家外

台灣應該讓更多店家都能使用非現金交易的方式

再者友善的金融科技法規鬆綁與消費者消費模式與心態的改變

也是刻不容緩的課題

只有我們願意改變使用現金的消費模式

台灣的行動支付才有可能往下一階段邁進

我比較好奇的是,例如一卡通聯名信用卡,為什麼無法運用手機上使用呢?

技術上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吧,這樣才是真正一卡在手通行天下阿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科技3C 行動支付 台灣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ri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